---貼心提醒,內文有雷,介意者請斟酌閱讀---
聽完今天的分享,自己在心裡回顧了家人習慣說的話,以及我現在使用的語言。我的家人是講客家話,但是我不會講,聽也只會聽一點點,國小為了比客語朗讀,跟著阿婆一句句唸朗讀稿,是我最接近客語的時候。
現在我念研究所了,那個稿子我阿婆還留著,收在碗櫥裡。
有人說學習語言就像是獲得另外一個靈魂,那麼我們家的碗櫥裡,也許有個小小的、尚未成長的靈魂住在裡面。
那個靈魂在阿婆身上長的很好,罵人的時候可以很有力,有時候又很詩意。
片名叫《暗時挽花》,暗時挽花,就跟著花神去了,會去到哪裡呢?
松鼠用台語的字幕寫成「膨鼠」,很可愛。
--
作物要保種,其實也在保人,保下擁有懂作物眼睛的人;語言的保存也是在保人,保使用語言的人及其生活情境。
喜歡主持人君偉從影片延伸而出的書籍,還把書籍都帶來真的很用心。
我媽媽那邊是客家人,我跟妹妹現在會跟著外婆問一些客語的諺語或單詞,但記得的仍很有限,也許下次回家會更認真多記一些。
--
「留種的人,就會看到花開」
......片中孩子稚嫩的台語聲音和媽媽溫柔的對話,讓我覺得很溫暖。片尾提到很多植物如果沒人吃,沒人使用,也許就會慢慢被忘記或消失。
最後,斗m(導演)出現,也就是這一家的爸爸,一開始他抓抓頭,有點不知道如何起頭,後來他用台語說「留種的人,就會看到花開」,因為要保留種子,要先等植物開花。很簡單的一句話,但讓我非常感動。

#映後活動小記
感謝觀眾願意分享當下的感受,談談語言與自己的關係。
主持人君偉與影像中的主角小紅,用台語談到生活中實踐說母語的方法,以及遇到的種種困難。君偉想嘗試在商店與老闆說台語,但老闆看他是年輕人,總是會自動切換為華語回應他,讓他感到有些挫折。小紅用台語和孩子對話,但孩子一出家門,周遭大環境還是用華語,她也在思考如何陪伴孩子面對這個母語斷層的世界,如何讓下一代不忘家族流傳下來的語言。
「啊 不需要煩惱我和別人不相同
就像每一朵花 都有不同款的清香
啊 我們都是世界最美的人
就像每一朵花 都有不同款的紅 」--《媠花》
最後導演分享這首歌,邀請我們用台語一起唱。
希望我們都記得,每一種語言都有不同的清香,只要我們記得。
分享這首歌給大家